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金融界11月25日消息 由金融界主办的“2022绿色金融国际论坛”于11月25日盛大开幕。论坛以“守护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来自银行业协会、信托业协会、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学界专家、金融机构领导、低碳转型优秀企业等30余位重量级嘉宾将莅临峰会,共同就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产业等四大模块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金融制度安排,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股票指数及相关产品、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清洁能源(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何德旭解释,绿色金融本质上就是为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绿色转型提供融资支持与服务。

何德旭指出,近些年中国绿色金融的进展和成效非常明显,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让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何德旭表示,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业务类型、产品创新以及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据介绍,商业银行根据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绿色经济特点和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采取更加灵活的信贷政策,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业务模式、组织架构来支持绿色产业、绿色客户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差异化的绿色金融竞争格局。年报显示,2021年贷款增长最快的是绿色信贷。根据人民银行相关数据,2022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近2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增速创新高。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绿色债券种类较多,具体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及绿色结构融资类工具等。2022年6月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保险方面,近几年保险机构在绿色保险产品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2021年,保险业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的金额累计达1万亿元左右。何德旭认为,保险机构的“绿色”意识明显增强,深刻认识到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对投资的影响,并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纳入投资相关决策。

“虽然我国绿色金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毕竟发展时间不长,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着一系列和其他国家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比如我们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还不足,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来满足绿色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需要;我们的绿色企业、绿色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披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的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把其优势发挥出来支持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里面最核心和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何德旭直言,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去着力加以解决。

来源为金融界银行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