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考研(应届生考研和往届生考研 有什么区别)



应届生考研,应届生考研和往届生考研 有什么区别

注:本文由新响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023年2月22日,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公布。

1月8日国考结束,预计3月成绩发布。

2月中下旬,各省公务员考试陆续开始。

随之而来的就是每年 “金三银四”的求职旺季,一些企业已经提前开始了今年的“春招”大战,重点面向“香饽饽”的应届毕业生们。

纠结的应届生

小林,北京某211高校信息科学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

从去年底开始,针对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秋招就已经开始了。小林的同学中一部分不考研的人早就已经开始找工作。其中一些人已经收到了回应,春节过后进入了企业实习。由于备战考研,小林则将“宝”压在了“金三银四”的春招。

2月22日,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考得不算理想的小林这才进一步认真考虑起找工作的事情。

一年前的春天,小林的师兄师姐在同样面临 “金三银四”的重要机遇时,选择进入了让他羡慕的大厂。“但是一年之后再看,这些人有近一半的人已经离开了原公司,九成是因为裁员,时间基本上也是年底年初的裁员高峰期,一成是主动跳槽。”小林说。

今年轮到自己做选择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岗位,薪资待遇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小林接到的几个面试邀约谈下来,几乎可以认定为就是师兄师姐们腾出来的岗位。“这是让我最纠结的。”小林表示,一面很难拒绝大厂的诱惑,一面又很焦虑是不是半年后还会面临与师哥师姐同样被裁员的命运。

“现在裁员都来不及呢,招聘基本上都停了。”张亮在一家总部位于广东的互联网公司工作,base在北京市场部。去年,因为公司业务调整,他的部门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被裁员,而据张亮观察,整个北京分公司最近几年进入的新人中,“应届生入职的人数比前几年少了将近一半,能挺过试用期的人也不到一半,能坚持三年的人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丁敏在谈及近十年来应届毕业生求职特点时表示,互联网企业在其中起到了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成为影响应届生就业选择中最大的影响要素。

“十年前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毕业生扎堆进,十年时间也成就了一批人。”但最近两年从咨询情况看,应届毕业生对互联网企业的感情变得很纠结,虽然互联网的“光环”减弱了不少,但薪资高、晋升空间大、职场氛围轻松,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他们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那个时候很多毕业生对应届生身份的认知不是特别重视。”丁敏说,但近几年互联网行业内卷、业务不断地收缩、频繁的裁员等,已经波及到了很多应届毕业生,并对他们造成了不少困扰。

据可搜索到的公开消息显示,整个2022年,被曝裁员的知名互联网公司有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字节跳动、快手、百度、B站、滴滴、知乎、美团、小红书、新浪、小米。都曾是领应届毕生们羡慕的大厂。

特别是年底时,小米裁员的消息更引发了新一轮风波。据传波及范围超过2000人,其中一大部分人员为当年的应届毕业生。部分员工在新品发布会中途接到裁员通知,在让应届毕业生们都羡慕的风生水起背后,却也是让他们所“忌惮”的。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一张白纸的应届毕业生对企业的实际运营产生不了太大影响,但这个身份本身对于应届生本身来说还是十分珍贵的。

“对于这些初入职场的孩子来说,丢掉应届生的身份,相较十年前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最显而易见的是应届生就业选择面更广,就业难度更低,在这个阶段选择一个理想的工作更容易,对未来的影响也更大。

而更多的深层次的原因还包括对地方人才引进、落户政策、考公考编等的影响,“这些优惠政策对应届生的身份都是相当友好的。”丁敏表示,当现在越来越多的应届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同时又面对这样一次大的人生选择时,初入社会的他们还是没有太多经验,这也就是让他们纠结的原因。

招聘的含金量

近年来,为了稳增长促就业,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不少利好应届生就业的政策,有针对招聘企业的,也有针对毕业生本人的,还有部分地区对不同企业招收应届毕生都给出了响应的优惠政策。企业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可获得岗位补贴、社保缴费补贴等。

以2022年政策为例,7月,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快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当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即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北京市还提出,对招用本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郑州市还针对市域范围内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补贴。一个年度内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超过30人并且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招用30人(含)以上50人(含)以下的,补贴标准是每人2000元;招用50人以上,补贴标准提高到3000元,同一个企业在一个年度内最多可以享受100万元补贴。

厦门市对招用的本市毕业生,按用人单位以全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应支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予以补贴。

上海市则规定招用当年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成都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支持政策中也包括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000元,合同一年内补贴2000元,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保和失业保险费的100%给予补贴的措施。

丁敏表示,这样的利好政策确实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但大厂对于这种补贴也确实看不上,企业更看重的是招聘带来的社会效益。”丁敏认为,企业每年持续性大规模招聘,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属于真实的增量,企业确实出于业务发展需要,大规模招聘人员。这一点在几年前互联网企业疯狂扩张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风口不停出现,大家一拥而上,用人需求自然多。”但近几年这样的趋势明显放缓,实际需求增量不多。

第二属于存量消化,起到的是新陈代谢的作用。其实每年企业的裁员并不一定意味着岗位饱和,“对应上所谓的35岁危机,企业都希望要有活力有冲劲的新人。”除了一些需要经验和资历的岗位外,更多的是基础岗位,年轻人自然更占优势,以新换旧形成了消化闭环。

第三属于社会影响,可以彰显企业蓬勃向上的发展状况。“企业招聘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商业行为了,更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展示企业实力的作用。”政策利好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只是很小的一方面,通过大规模招聘,彰显企业的活力和影响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社会的关注。

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很多企业一边每年大量裁员,一边每年仍然拿出大量岗位参与应届毕业生招聘,“这些岗位的含金量是否够足,企业对招聘的意愿是否真诚、强烈,需要认真观察。”丁敏说。

更多的可能

丁敏表示, 2014年至今10年的时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0万人增加至300万人用了4年时间,而从300万人增加至400万人仅用了2年时间。

“优先考研已经成为本科应届毕业生的首选之路。”丁敏说,这一方面体现了应届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应届生招聘要求也从本科提高至研究生。

但与报考规模呈较大增长相对应的是,研究生录取率的增长几乎呈一条直线。这也意味着希望通过考研延迟面临就业压力的注定是少数人的出路。

“多数本科应届毕业生,还是要尽早做好毕业当年找工作的打算。”丁敏预计,今年“金三银四”的求职季比往年还要严峻,毕竟今年的考研大军增加的同时,录取人数不一定比往年多。

除了备战研究生考试外,小林也接受了父母的建议,报考了老家湖南省的公务员考试,几乎与研究生考试同步备考了公务员考试。在研考试成绩公布前,他已经提前请假回到了湖南,准备参加本周六的省公务员考试。“但现在能接到的面试邀约我也会尽量稳住HR,不放弃每一个机会。”小林表示,最好的结果是研究生录取调剂成功,其次的结果是等省考有了眉目。

但面对考研和考公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斗,小林还是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找工作上。同时,就像丁敏判断的一样,企业和岗位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拿不准”也是造成小林最近焦虑的原因。

丁敏认为,小林是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典型代表。从研究生、考公,到地方事业单位考编,再到找工作,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开始穷尽可能,为毕业季做着准备。但同时,相较于今年近1200万人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看,找工作仍然是绝大多数人最终的出路。

丁敏建议,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也都要做好找工作的准备。而对于企业和岗位的判断,“一定是专业对口优先。”丁敏说,因为这可能影响一个人对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职业规划。

而对于企业和岗位的真诚度,则需要先判断一家企业的招聘岗位是否与主营业务“强相关”,其次要判断这家企业的这个岗位是否最近一两年内的变化过于频繁。关于这一点,除了多咨询学长学姐的前辈经验外,应届生们还可以多找一些招聘软件,特别是有社区讨论功能的,也可以比较简单地获取对某个企业或者岗位的评价,“甚至是小红书上都可以搜到很多企业的情况。”丁敏说。

此外,丁敏还建议毕业生们不妨多看一些行业报告,每年各种机构都会公布一些行业人才报告,也是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如2022年5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生产制造、大数据、能源环保等行业招聘需求持续爆发。2022年12月底,脉脉发布的《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2023》也显示,碳中和、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子芯片等行业是人才净流入行业,而传统纯互联网职位需求则下降50%。

“这两个报告一个是在去年秋招前公布,一个是在今年春招前公布,都同时提到了一些情况,那就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丁敏说。同时,这些报告也还会提供城市人才需求情况,岗位薪资、晋升空间渠道等众多信息,多相印证下,再对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口碑,毕业生们也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求职方向。

同时,丁敏还提醒,不要把目光都盯在所谓的大厂、风口行业或者热门企业上,中国拥有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行业,也可能是不错的出路。

“近年来我们发现,比如传统制造业和传统零售业在向数字化、电商化转型的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渴求不亚于一些风口的行业企业。”丁敏认为,如果往年定义“金三银四”招聘季的关键词是“抢人”,那么今年乃至未来几年,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应聘者来说,“冷静”则将成为新的关键词。

应届生考研(应届生考研和往届生考研 有什么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