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与考研(保研与考研区别)



保研与考研,保研与考研区别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普适化”,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现出递增态势,根据数据显示,在16年的时候全国应届生不过765万,而到了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909万人,甚至有学者预测在22年毕业季到来之时,涌入职场的应届生将突破千万大关。

在这种“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学历贬值似乎成为了同学们绕不开的一道坎,而且不仅是专科生找工作不易,就连本科生也不再是用人单位眼里的“高素质人才”,在择业中难以获得理想资源。

为了给自己博得一份前途光明的出路,“晋升学历”就成了高回报率、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毕竟同学们如果“底子厚”的话,在考研中顺利上岸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有学生读研以后才发现,明明大家学历一样,可“考研生”与“保研生”的待遇却并不相同,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保研生”?

一提到“研究生考试”,大多数人讨论的都是与上岸率低、国家线上涨相关的话题,似乎很少提到研究生团队中的特殊群体“保研生”。

其实我们所说的保研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推免生”,他们虽然同样都拥有研究生身份,但和普通考研党的晋升方式却并不相同。

保研生不需要参加每年12月份举行的研究生统考,而是根据院校的要求,在每年的3月或许9月提交保研申请。

后续收到申请的高校,会对学生整个本科期间的绩点、年级排名、获取奖项、个人能力、参加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核考察。

如果申请人能够达到院校划定的保研标准线,并且通过面试环节就可以提前拿到研究生阶段的“入场券”,等到考研结果出炉后,与同批考研生一同入学。

这样听起来,似乎保研生比考研生要轻松许多,既不用考虑国家线,也不用思考专业招录比,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保研”之路艰辛而漫长,能顺利通过的只有极少数人

众所周知,考研党想要在研究生统考中顺利上岸,需要通过笔试+复试两轮考核才能成功,与“60分万岁”的期末考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大部分本科生都是从大三开始备考,在大四参加考试。

但保研生要走的路,其实细究起来要比考研党长得多,因为他们需要从大一开始就奋勇向前。

从各大院校发布的推免生申请要求来看,“及格线”就是大学没有挂科记录,而且需要保证在保研申请递交之前,各学期总绩点均保持在年级前几名,否则即便已经确定被保送,也可能会被取消资格。

再加上保研生不需要参加统考,所以院校的考核内容会更加复杂,往往会从多个维度对申请人进行审核,比如是否入党、有没有拿过国奖、是否有领域内竞赛记录和证书等等,这些都会被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

此外,科研实力也是推免生申请中着重强调的部分,985、211院校基本需要同学们拥有发布期刊的经验。

这样看来,能够达到保研要求的同学基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过,这还不算完,因为“考研生”与“保研生”之间的差距在入学后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同样都是硕士为啥待遇却不同?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导师为了保证课题连贯性,对保研生会更加青睐

作为研究生,除了要完成日常的课业任务外,还需要跟着导师做一些课题研究,跑一跑数据之类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下丰富的经验,如果表现突出还有机会在相关论文中署名,是不可多得的“简历加分机会”,大家都比较珍惜。但在入学后同学们会发现,导师基本只找团队里的保研生“打辅助”,很少会找普通考研生帮忙。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保研生都是校内晋升,大多都是硕导的“老熟人”了,磨合期短、任务布置起来格外顺畅。

另外,考虑到综合实力也是保研生更占优势,他们对于实验操作流程更加得心应手,不需要费时间教学,所以才会频频选择保研生。

▶在性价比上,企业普遍认为保研生更划算

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开启了保守招聘模式,需要在诸多应征者中选择最具性价比的员工。

而保研生不管是能力、韧劲、学习能力上都更为突出,在毕业后自然也成了各大企业争夺的对象。

小贴士:考研生也不要就此“摆烂”哦

虽说在入学之初,“保研生”似乎处处碾压考研生,可同学们也不要因此就泄气,或者干脆摆烂。要知道,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研究生考试中“杀出重围”,就足以证明大家的优秀了。

而且推免生受到老师重视只是一时的,如果大家在后期可以用自己的实力向导师证明自己,同样也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保研与考研(保研与考研区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