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考研(农村发展考研学校排名)



农村发展考研,农村发展考研学校排名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由著名诗人陆游写就的《游山西村》,不仅诞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富含哲理的名句,还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古代农家家户户门户大开,热情好客的质朴氛围与场景。

熟人关系

其实相比于冰冷的城市,农村自古以来就具备了好客与人际交往熟人关系发展的土壤。所谓熟人关系,顾名思义首要的就是熟悉。相比于城市农村具有先天的优势,城市间的小区等更多发挥的是功能性的作用,城市居民的享受的是配套。

虽然有社交性的俱乐部或者是区委会等组织,但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性不强。

而且这一类组织的加入群体一般是没有经济压力的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覆盖的群体面也不够广泛。中国的农村因为早年间经济不发达,生产资源非常有限。

人与人普遍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已经不是一种生活的休闲或者志趣之间的交流,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没有足够的衣物需要同穿一条裤子,没有足够的农具需要分时段使用,没有足够的食物需要各家各户互相接济。

这也是“百家饭”等各类独具中国特色的菜式的由来。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熟人关系代表了中国农村的一种抱团取暖的生存方式。所以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同于西方的法制社会思维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是处于生存之下而作出的选择。

这也是根植于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的思维,托熟人办事,相信熟人多于法制等等,这样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农村社会的奠基石。

被发展肢解的中国农村

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几千来一直存在于维持着这样的社会构造,而从农村里成长起来的政党,最后终于把这一特殊的熟人关系构造彻底撕裂,是那场来自1978年对于整个社会关系的大改革。

从农村开始的改革最终作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精神生活与物质上的丰富,从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到现在家家户户有余粮,口味甚至还能自由选择、荤素搭配。

而物质上,手机与电脑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八卦家长里短再也不是唯一的娱乐,刷刷短视频,看看八卦,足以将农村与城市的新鲜资讯连接在一起,改革开放的优秀成果显著作用在农村生活中。

然而,农村关系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为和谐,反而变得更加紧张。“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这就是人性。以前的农村,资源匮乏,大家互相扶持着生活,作为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民,对农村一样有着特殊的感情。

每个农村人过去的记忆里都是清贫但是质朴的,在泥土中打滚,为生活忙碌,但是从来不会抱怨,因为生活还是有干劲与盼头,大家也不会幻想着不劳而获或者天降财富,彼此间互相支持与扶持,这就是农村生活。

然而现在的农村却变了味了,过去的农村被改革开放给彻底击碎了——过去村干部在村里有着说一不二的威信与尊严,跟生产大队也有着固有的关系,然而现在村干部选举村民都懒得去投票,生产大队也随之解散。

互相帮扶着生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各过各自的日子。农村空心化的状态非常严重,许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到城市打工,农村留下的都是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所谓的邻里关系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

不过是点头泛泛之交。消失的是传统农人的质朴与简单,伴随改变却是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观与金钱观,以前农村的婚丧嫁娶讲究的是一切从简,心意到了就行。

然而现在,无论是祭祀捐款还是婚事等,都讲究排场

彼此之间都有着很严重的攀比心理,谁家办的风光就是谁家有钱要好好的巴结人家。即使结婚,除了排场以外,所谓的彩礼钱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把男方扒层皮出来,根本就不能满足对于彩礼的要求。

这也使得农村的年轻人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忙事业或者进城务工,恶性循环之下,农村哪里还有什么熟人关系,人都已经跑光了,剩下的都是些外乡人,连熟悉的土壤都已经不复存在。

文化的解构

改革开放中,最触及到农村熟人关系命脉的政策就是包产到户,这使得以前农村的大锅饭与百家饭文化名存实亡。这也使得每个按照以前生产大队为单位分配的村落的凝聚力逐步下降。

毕竟以前从属于一个大队,还有组织看电影等团建活动,而现在因为改革开放各类关系被重新结构,农村人的人情味也随之荡然无存,可以说因为大锅饭、生产大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消失,使得乡村文化失去了联结各家的纽带。

如此一来根植于农村文化的灵魂也因此随之消失和解构。对农村生活来说,由家庭和村庄构成的社会,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框架,人情往来也是维持这个熟人关系的土壤,农民在彼此的需要中互相扶持,从而使得个体在熟人社会中找到归属感。

但随着城市与农村发展之间的不均衡与差距,使得农村的熟人关系也呈现了两极的局面。对于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来说,虽然曾经是这个村庄的一份子,但是与村里人的关系已经淡化,彼此之间也不存在需要的关系。

所以人情往来已经不是必要的。而另外一种极端就是关系的功利化,这在农村还是外出打工的农民身上都有所体现。比如在农村的农民就喜欢利用办酒,让其他村民随份子钱,以赚取礼金;而城市中外出务工的农民也会出现巴结、崇尚富人的局面。

新的适合农民的文化还没有产生,而国家的国策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与之相伴而来就是农村文明的土崩瓦解。毕竟在谋求财富的过程中,很多人在心目中都还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金钱观。

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之下,农村熟人关系土崩瓦解,农村文化也被冲击的支离破碎,或许农村的文明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社会的变化。

生存博弈

错误的金钱观对于农民的影响其实还只是表面的,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是对于传统道德秩序跟农民赡养代际之间的关系。

首先,有钱人不论是凭借什么手段变得有钱的,都会受到别人的追捧,甚至是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这也就衍生出了所谓的“毒品村”、”走私村”、”诈骗村”等等的特殊现象。中国流传下来的宗法传统观念早已失去,有的只是金钱至上的概念,这对辈分的冲击也非常之大,很多小辈因为有钱的原因在长辈面前说话也是毫无顾忌。

攀比之风、盲目消费盛行,大家都不想别人看不起,这就是很简单的生存逻辑,但是却也是很野蛮的,丧失的是中国传统的仁义礼仪。而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与负担,下一代的生存与赡养的义务往往被上一代人接过来,农民赡养成为悲剧。

这一现象被专家称为“代际剥削”,即是子女一代对于父辈无底线的索取,通俗点来说就是所谓的”啃老族”。当然有很多啃老族也是被迫啃老的,因为过高的彩礼与房价压力,不得不从父母那里获得助力,这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传统社会中,“抚养——赡养”的关系是非常稳定的,现在却演变成为了父辈对子女辈无尽的付出,子女辈对于父辈有限的反馈,很多农民即使70-80岁,都还要上街买菜干农活,为孩子减轻生活的压力。

这种情况最多体现在农村的“天价彩礼”中,”天价彩礼”的背后可能是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在传宗接代的人生任务的压力之下,这是他们不得不做出的付出,否则他们就会受到村庄和周围的舆论压力。

甚至这些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金额,需要依靠借债来完成,即使结婚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家庭都要面临还款的压力,当把钱还清以后,他们通常也没有能力再积累相应的养老资源

这样恶性循环之下,很多传统的道德人伦都随之丧失。有的父辈因为得了重病,子女无力抚养而抛弃的,或者是子女直接不抚养父母推卸责任,这些都是在金钱压力下衍生出来的对于生存现状的博弈。

农村这一“抚养——赡养”的家庭关系破裂后,又不知道有多少农民的父代要痛苦的离去,或者产生多少单身的农村大龄青年,这些都是农村现有的面临的生存博弈。

务工一代

当然,除了陷入到农村的熟人关系破碎后怪圈的,不仅仅只有身处于农村的人,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村年轻一代面临更为严酷的生存博弈。在农村,可能面临的只是无法传宗接代的非议。

但是外出务工见识到更为广大的世界以后,随之就是对于农村生活的不满、但是又无法融入城市的痛苦之中。与之衍生出来的,是早几年爆火的一类农村年轻一代。

他们染着五颜六色的浮夸发型,抵抗着大城市的疏离感,却要承受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双重打击,他们就是——杀马特青年。经过有关数据统计,这些不被世人所接受的杀马特群体,大都是90后的农民工一代,他们都有着留守儿童的经历。

农村生存条件无法支持他们继续生活下去,他们只得外出打工。提到农村,这些杀马特青年们想到的只有逃离,日复一日的生活跟手机中城市的五光十色使得年轻人根本无法在农村呆下去,困难困难,困在家里肯定困难。

出路出路敢走出去才有出路。这是杀马特圈子里的流行语,反映他们想要逃离农村的愿望。然而农村熟人社会的一套,在城市根本行不通,当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时,遇到的第一件往往是欺骗。

很多社会阅历不深的年轻人在城市中往往会受到迷惑跟欺骗,有的是骗取他们廉价的劳动力,有的是骗取他们的身上为数不多的金钱。在被骗过后,这些年轻人们从qq或者贴吧上认识到杀马特这一文化。

奇怪的发型是他们对抗这个未知世界的勇气,他们很多人只能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在生活阶层逐步固化的社会里,他们的上升渠道几乎是关闭的,可能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志同道合”同样来自农村的对象

可能这样的真爱能够让自己少出几份彩礼钱,这也是真实社会之下无奈的反映。所谓的杀马特可能并不是他们主观的选择,而是环境使得他们成为了杀马特,无法扎根城市却又回不到农村,这就是他们矛盾的人生。

也是农村熟人关系塌陷后,务工一代要面临的生存博弈。其实我国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是牺牲了部分农村地区人民的利益的,这解构了他们固有的生存形态,使得农村新时代的一批人都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重建农村的文化自信,构建一条农村的特色主义道路,在当今的时代发展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农村发展考研(农村发展考研学校排名)



赞 (0)